今天,我翻開魯迅先生的《朝花夕拾》,首先映入眼簾的,就是這篇叫《狗·貓·鼠》的文章。
首先,魯迅先生引用覃哈特博士的《自然史底國民童話》,調侃到狗和貓之所以是仇家是因為狗把同樣駝背的貓當成大象,使得貓惱羞成怒。借狗的名義諷刺了當時社會的許多沒眼力見,做事從不認真的人。也從貓的角度警告那些愛擺架子的人,有一天終會弄巧成拙,引人嗤笑。
而接下來,魯迅先生又解釋了自己“仇貓”的原因—“它的性情和別的猛獸不同,凡捕食雀鼠,總不肯一口咬死,定要盡情玩弄,放走,又捉住,捉住,又放走,直待自己玩厭了,這才吃下去,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,慢作文人網m.embank.com.cn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。”從這段話中,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,魯迅先生明寫貓、雀鼠或幸災樂禍的人們、弱者,暗寫當時腐敗的北洋政府、老百姓。魯迅先生寫出了對老百姓的同情,也體現了北洋政府的無奈。
同樣,魯迅先生對弱小的老鼠也有憐憫之情。從它救下隱鼠來看,他是從這個細節寫出了自己要將遍體鱗傷、千瘡百孔的中國從列強手中救出,哪怕隱鼠最后有悲慘的命運,他也要為此一博。
并且,在文中多次也出現了魯迅先生對現代評論派的否定,他堅信救中國要從思想入手,因此寫出了很多散文和小說,我由心的謝謝他和那個時代很多為了救中國的人才們的嘔心瀝血,才換回現在的盛世。